新闻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正文
综合新闻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检测中心05—06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会议纪要
时间   2006年02月23日 00:00
作者    责任编辑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检测中心05—06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会议2月18日下午在欣半岛酒店举行。院长唐志宏、院党总支书记郭玉铸、副院长徐循、杨斌、王新平、王铁成出席会议,学院教学系统负责人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大家就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06级专业培养计划的编制;03级、04级和05级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整;专业方向的确定;专业实践、毕业实践的安排;学生未来就业工作的绸缪;以及学生的考研问题、数学和英语教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大家准备充分、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唐志宏院长、徐循常务副院长当即给予解答,唐院长还就大家普遍关心和事关我院人才培养大计的有关问题作了重要阐述。会议纪要如下:

唐志宏院长在05—06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启发也很多,说明大家利用假期作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教学方面的研讨会已经搞过多次,收获也很大,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地搞下去。在我们老师和老师之间、系主任和分院院长之间、各位教学负责人和学院之间,围绕学院人才培养方面工作的探讨、交流应该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城市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头绪很多。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材、培养出特色、培养出质量来,应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比如说国家要求学生参加4级英语统考,而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是以听说为主,不是以考试为主。假如我们的老师就是一门心思地辅导学生去考4级,我认为我们不会比别人差。但是,学生学完英语后不会听,也不会说,就是能考,考完了也就考完了,和老外对不了话,这样的英语学习有啥用呀!假设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为了考研,一切都围绕考研转,我们有多大比例的学生能够受得了?可能只有10%,最多能有20%的学生受益,我们那80%的同学干啥呀?那不废了吗?所以我大会小会一再强调: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的。当然我们也支持一部分学生去考研,但是我和大家讲,对我们的学生一定要因材施教,一定要以“以学生为中心”。对那些想要考研的同学我们要想办法把他们扶上去,对此,罗均炎老师、邢月华老师、孙承科老师等人也想了好多办法,利用假期组织考研班报名、找辅导老师、为学生安排住宿等等。

我们城市学院现在的人才培养工作包括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过程当中。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的课程安排都是在不断地调整过程当中。这个调整是怎么来的?一是各位老师提出了一些调整意见,我们经过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培养思路。有些方案刚开始是我定的,现在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当中。英语教学我们原来安排728学时,现在调整到544学时。有的课程安排第一学期没有专业课,现在也逐步提上来了,所以,我们的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尽管我们有不同意见,大家有争论,但是讨论还是要不断进行。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局限的,自己今天想的和明天想的事情都还不一样,那么去年想的和今年想的不一样就更不足为奇了。有分歧很正常,有不同的意见也很正常。假如都是一个意见,一个声音,那就不需要讨论了,我说怎么做咱就怎么做得了,什么都不能改,什么都不能动,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学生的培养目标已经确定,那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句话里有两个含义:一个是高素质,一个是应用型。高素质是为了使学生将来的发展有个后劲,不可能所有的人将来都会有出息,有的可能会被淘汰。但有一部分人我们在大学阶段给他打好的基础,他将来的发展前景可能就广一点。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检测中心数学的教学问题,很多老师一直有反对意见,认为:“学日语的学数学干什么?学艺术的学数学干什么?有什么用?学生难学,老师又难教,不上得了”。我们的教学能完全职业化吗?能完全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学生什么?不行!假如真的那样做的话,过了两年学生就废了!因为他没有再学习的能力,没有发展后劲。数学是人类在和自然界斗争中积累下来的精华,是一门科学,是培养人的思维和方法的。学文科和学艺术的懂点数学是绝对有好处的,当然这个课怎么安排,课程怎么来教,对学生怎么要求那是另外一回事。学不学是一回事,怎么学,怎么教是另外一回事,不要混为一谈。

各位都在下功夫研究各个专业、各个系的人才培养工作,这是一件好事。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感觉大家的思路开始往下深入了。我从事教学管理年头比较长,搞教学计划20多年。我在这个假期就一直在琢磨,考虑最多的就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我到波士顿大学、波士顿学院、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4所大学去参观,有时还进去听点课,然后就上网,目的还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借鉴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包括美国的一些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在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完善的过程当中。在此,我想简单地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就大家发言中提出来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想法。第二个方面我想就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方向和课程安排方面谈点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方面,就大家刚才发言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和想法,大家一边发言,我一边记,归纳了8条。

第一件事,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检测中心06级专业培养计划的编制问题。

我想,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要再讨论了,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和管理学院180学分,不要增加了。公共英语减下来11.5学分,也不要加到专业课和实践课里,0.5学分给线性代数。毕业论文、毕业实践12学分,这个东西就是怎么算的问题。新加坡理工大学实习一个学期,给了学生5学分,我们一周给2学分不行吗?也可以,我们现在是给1学分。我们毕业实践和毕业论文总体给12学分,在此基础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和管理学院180学分,减下来的学分不可能再给专业了,这个框架已经定下来了,就不要再讨论这个问题了。我们强调“宽基础+精专业”,要求课程少而精,不要无限制地再去增加专业课了。英国大学3年制,一年8门课,哪有我们这么多的课?人家的课程里还包括数学、包括理论方面的课。美国的大学少的120多学分,多的也就131学分,能安排多少课?难道人家培养的大学生不行吗?而且人家没有那么多的实践课,它的实践内容基本上都是在课程教学里面穿插进行,讲课、实验、做课题、做项目融合在一起。这个问题我再强调一下,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检测中心06级的专业培养计划,这两个学院就是180学分。11.5减下来就减下来,谁也不给。

第二件事,专业培养计划需要调整的可以调整。

我想还是从我们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围绕着“能力比较强,专业针对性比较强,能够使学生将来就业容易”这个角度来安排课程更为合理。这个事情请各院(系),尤其是各个系主任拿出方案,你们先和分院院长或者是在系主任之间进行讨论,然后和我对话。任选课觉得5学分少的,可以提到8学分,但是总体就在你的专业课学时里面去搞,你愿意搞这个可以把别的减下来。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的电路课、物理课,计算机类专业可以不上。国外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也是这样,人家第一学期上来就是数字电路、C语言编程,没有什么微积分、物理(一)、物理(二)。我们的课程安排把数字电路推到要放假了,学生要毕业时才上。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那么铺垫,最后都挤到一起了,挤得难受死了。我看到美国很好的大学和新加坡理工大学,物理课都排得很靠后,它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或者是知识教给学生的。人家就是把公式拿过来,教给学生怎么用,不用那么多的推导、验证。专业研习执行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很多系找了一些专家来讲座。我现在强调,专业研习课就是我们学院内的事情,不要再把请什么专业委员、或是其他学校的教授来给学生讲座作为专业研习课,这样没有意义。专业研习就是我们自己的老师和学生在专业上进行探讨、进行交流,不是和学校外面的人交流。外边的专家不知道我们的专业是怎么办的,即使有所了解也不是很细,他的演讲能有什么针对性?专业研习课根据不同的专业可以有不同的取舍,我们原来有专业研习(一)16学时不算学分,专业研习(二)16学时不算学分,你可以变成一个专业研习,或者说你觉得我这门课专业研习没啥意义,那你就可以不开这门课。

另外,专业实践一周的3次,4周的一次,毕业实践差不多一个学期,你们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的情况、课程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我觉得一个专业如果一周长短的针对性很强的实验有3次,结合课程应该是相当不错的。4周的专业实践基本上是在专业课学得差不多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校内或者是在校外开展一些带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一周和两周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需要4周时间把一些和专业方向联系很紧密的东西结合起来,大家可以根据你们专业的情况进行调整。这些我们都可以商量,都可以对话,你能提出道理,你能说服我,我就认可,说服不了,那就不能执行。

刚才赵秀琛老师讲过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检测中心政治课的问题。我的想法,对于中央文件,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但是怎么执行由我们来定。我们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作一些调整,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教学,要看效果。因此,政治课由教学管理部统一来做,这件事就不要和各系来商量了,你们拿出一个方案,5门课变为4门课,我同意后就可以做。把课程、名称、学时、建议上课学期作个计划。

公共英语课也请马建军老师把调整后的方案,包括综合课、听说课、写作课、科技英语课多少学时等,统一报到教学管理部,由教学管理部统一拿出一个方案发到各系主任,供排课时参考。

第三件事就是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检测中心学生就业问题

很多老师都提到了,校内招聘是一个很好的形式,面对面,效率高。但最难做的是,真正能把学生愿意去,人家还愿意要我们学生的单位请到学校来,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新建学校来说可能很难。我们理工大学在全国搞招聘会是属于走在前列的高校,1988年就搞起第一个校内招聘会。理工大学办学多少年?名望多大?发个请帖人家就来了,而我们城市学院又有多